| | | | | |
| |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新闻 > 国内新闻
波澜不惊 只因有你——大连特色海洋气象保障服务纪实
发布时间:2017-07-17        稿件来源: 【字体大小:

波澜不惊 只因有你——大连特色海洋气象保障服务纪实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晨 通讯员 周美娥

  大连,别称滨城,地处黄渤海之滨,是一个因海而生的城市。它是东北亚航运中心,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又因海岸线长达2211公里,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这里港口多、海岛多,海上航运繁忙,拥有“獐子岛”等众多大型海洋养殖企业。在滨城近3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海洋经济新动能,因有气象而驱动;海上劳作者,因气象得以护佑;海上客滚航线,因海洋气象服务而四通八达。

  经过几代气象工作者的精心耕耘,大连海洋气象服务已具有鲜明的特色。

  “专”在服务内涵

  如果预报不准确,渔船受气象因素影响而晚抵达港口一天,一车厢的海蛎子就可能臭掉;若是在海运过程中突遭雨淋,大豆会胀起“肚皮”,晒干后又会变得皱巴巴,卖不上好价钱;天气不好导致客轮无法开航,乘客们容易着急上火、心生牢骚。

  大连受海洋和大陆的双重影响,各种天气现象比较活跃,本就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连市气象局意识到,单纯的公益气象服务满足不了各方需求,要“靠海吃海”,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气象服务。

  服务要专业,就要了解需求,腿就得“跑起来”。市专业气象台台长王健、副台长李江华等带领大家制作出专业用户气象需求调查表,列出的内容很细,譬如,在预报时间段上,询问对方需要5天预报、逐小时预报还是特约预报;在终端接收方式上,了解对方需要通过电话还是网络接收。他们用了大量时间去各行业、领域的专业用户那里实地走访,了解需求。

  “需求”被带回来后,要进行量化,形成指标,建立针对每个用户的服务指标体系,最终形成基于指标的气象影响预报产品。市专业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于德华说,服务产品是针对每个用户的“气象要素敏感度”制定的,充分考虑了天气条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因而,在拿到服务产品后,用户可以将其作为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市气象局已建成由多普勒天气雷达、地波雷达、卫星遥感及42个沿海气象站(距海岸线2公里之内)、13个海岛气象站、2个浮标站、7个强风观测站、39个能见度观测站、4个船载移动气象站等组成的海洋气象观测网;加大海洋气象服务产品研发力度,依托海洋气象和专业气象两个创新团队,提供针对港区、航线、海区的专业气象预报,进一步提高海洋气象预报服务精细化水平。

  “宽”在服务领域

  履职8个多月,市气象局局长王志华深有感触:“大连的海洋气象服务需求非常多元化;海上大风、大雾天气多,海洋气象防灾减灾任务重。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有1999年的‘11·24’海难,它曾使烟大航线受到重大打击。当务之急是要从保障海上航运安全、港口运营安全、海上工程设施安全、海洋渔业安全等‘四个安全’入手,进一步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能力。”

  王健告诉记者,市气象局已开展大连至烟台、威海、东营、龙口、蓬莱、天津及大连各陆岛11条航线的航运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并为大连六大港区的15个作业区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气象服务。

  在传统航线和港区气象预报服务基础上,大连海洋气象服务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在保障海上工程设施安全方面,市气象局目前已开展新机场、大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在星海湾跨海大桥上安装了自动气象站。

  在保障海洋渔业安全方面,市气象局与市保监局、人保财险大连分公司联合研发海参养殖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为獐子岛集团等20余家大型海产养殖加工企业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与市海洋渔业局合作,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向2000余艘渔船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了保障涉海旅游景区游船服务的安全运行,市气象局还将与市海事局在沿海旅游景区建立自动气象站。

  随着服务在面上的铺开,变化悄然发生。已经工作多年的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王玲玲最直观的感受是:“以前用户少,现在用户多了;以前服务领域窄,现在越来越宽了。”

  “好”在服务效益

  如今,大连海洋气象服务已成为辽宁海事局等海事部门履行海上交通安全管控的主要依据。只要气象部门监测或预报有大风天气,海事部门就会实施海上交通安全管制。当出现5级风时,涉海旅游船停航;当出现7级风时,部分客滚船舶停航;当出现8级风时,全部船舶停航。精细化的海洋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和高效应急联动机制,确保了大连近20年海上航运平安与畅通。

  在大连,海洋气象服务成为涉海企业安排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

  据了解,航运企业每组织一个航班,都涉及售票、车辆安排和旅客上船等多个环节。航线预报一旦发出,便不能更改,否则会给企业的航班组织带来混乱和经济损失。大连至长山岛的陆岛航线,在气象部门提供航线气象保障服务后,每年通航日数增加近100天,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陆岛交通不畅的问题得以解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在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30万吨级原油码头——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船舶作业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而这里已开展专业气象服务超过15年。码头有时东南风较大,如果不把大风时间报准,油轮就可能折返停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该公司业务部部长万世涛说:“气象服务是整个单位科学管理、科学计划、科学组织、科学指挥的组成内容之一。尤其是大风预警,对科学组织整个生产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没有气象保障,别说做不好工作,可能都做不了工作。”在渤海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宏祥为气象服务的准确度“点赞”。他说,类似风、浪、雾这些要素,只有提前准确掌握,才能安排好航班事宜。在中远海运(大连)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王洪峰认为,“气象服务对营销工作非常重要。”在他记忆里,只要天气状况不太好,市气象局就会专门打电话告知,多年来已成为一种习惯。

  前不久,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大连下水。大连气象部门将围绕海洋这一主题,坚持需求引领,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从“四个安全”入手打造海洋气象服务的“国产航母”。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7年5月11日一版 责任编辑:张林)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