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科普
联合访谈:专家解析梅雨期天气特点及灾害防御
发布时间:2017-07-17        稿件来源: 【字体大小:

 梅雨,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天气形势,是每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到江淮流域之间一段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六月上旬到七月中旬。为什么今年的梅雨造成这么严重的汛情,这属于气候异常吗?梅雨期暴雨频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7月13日9时至11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周兵作为中国气象报社“聊聊气候那些事儿”系列采访的第一期“暴力梅雨何时终结”专家在线接受访谈,重点围绕梅雨的概念、成因及梅雨期气象灾害,并对网友所提出的厄尔尼诺次年、台风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主持人:中国气象报社实习记者王亮 记者陈励 姜虹

  嘉宾: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周兵

  策划统筹:叶海英 赵丽

    访谈现场 李根摄

  记者:什么是梅雨,梅雨的国家标准是什么?是怎么制定的?

  周兵:梅雨是每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到江淮流域之间一段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六月上旬到七月中旬。

  梅雨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是东亚地区的“土特产”,主要出现在6-7月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  

  江淮流域常年平均梅雨量达300多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30%-40%。梅雨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且区域性特点明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对于梅雨的国家标准问题,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虽经历多次争论,但一直都没有得出很好的结论。2008年以后,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梅雨的问题,并于2010年开始申请国家标准,今年五月最终通过专家评审。

  记者:梅雨有特定地点限制吗?黄淮、新疆也频现暴雨,也算梅雨吗? 

  周兵:梅雨确实是有特定地点的,在梅雨的国家标准里已经严格规范并明显划分了几个区域。

  梅雨发生的地点主要是沿着长江一带,涉及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这六省一市的部分区域。这些地区的梅雨又划分为长江流域、江淮、江南三种梅雨类型。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梅雨主要是跟东亚夏季风活动有关,并不是在我国所有的省市都发生梅雨天气,即新疆一带在六七月份之间出现的暴雨,并不是梅雨。

  记者:梅雨期是如何形成的?我国历史上最长的梅雨季是哪年,持续了多长时候?

  周兵:梅雨期是由多次降水(包括多次暴雨)构成,总的大气环流性相对稳定,由一次次的天气过程所构成。我国历史上最长的梅雨季发生在1954年,长达62天,降雨量高达811毫米。

  记者:“倒黄梅”“空梅”“暴力梅”都是怎么发生的?

  周兵:“倒黄梅”是在出梅之后,东亚夏季风一带进入到淮河流域以北,此后雨带南退,返回到江南,在此出现较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称之为“倒黄梅”。

  所谓“空梅”,并不是整个六七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梅雨省份没有降水,而是这种降水能否连接,组成梅雨期。如果没有出现十天中有六个雨日这样的基本条件,便没有构成气象意义上的梅雨期,即为“空梅”。

  至于“暴力梅”,我非常佩服网友的智慧和想象力。某种程度上,对一个天气气候现象,予以名字是非常有意义的,人们对它的记忆是长远的,而且很快会联想起来。尤其是这次梅雨在7月1日至4日,长江中下游的梅雨降水量强劲,部分地方日降水量超过了300多毫米。这么大的降水量,网友给了它一个词叫“暴力梅”。“暴力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梅雨的降水量强度,并隐含了公众对这么强的暴雨量所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的担忧,比较生动。今年的梅雨这么厉害的原因,与大气对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有滞后的响应和大气环流异常有关。

  记者:在我们的记忆中,梅雨一般只是连绵而已,为什么今年的梅雨造成这么严重的汛情,这属于气候异常吗?今年梅雨期暴雨频发,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周兵:在网友和我的记忆中,梅雨都是很温柔。今年梅雨造成这样严重的汛情,带来如此猛烈的暴雨过程,是异常的。梅雨期已经出现了4-6轮的暴雨集中期。这种现象,一方面梅雨确实是多轮强降水过程构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全球变暖,1998年以来,气候降水特点已经发生变化,暴雨过程明显增多,但总雨日在减少,也就是说小雨日减少,暴雨日增多,极端事件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从这点来看我们就容易理解今年梅雨期暴雨频发的情况。

  另外,暴雨频发和厄尔尼诺次年副热带高压确实有联系。因为现在副热带高压以及大气环流已经在对厄尔尼诺滞后响应过程中,这种现象也是典型的。正是这种情况,气候工作者能够抓住厄尔尼诺这种强的年际信号特点,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梅雨期的预测、对中国主汛期雨带的预测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

  记者:1998年的洪水也与梅雨密切相关,今年会怎样?

  周兵:到目前为止,长江流域的梅雨量已经达到了494毫米,近期还有两次明显的降水过程,今年的梅雨量有可能超过1998年平均500多毫米的梅雨量,但要超过1954年的811毫米梅雨量基本不可能。

  数据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制图:叶海英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说雨量有可能超过1998年,不等于洪水就会超过1998年。我们知道长江有三峡对洪水的调控,同时长江中下游在经过1998年洪水的洗礼之后,主要河流干流的堤坝都得到了加固,但是这么大的梅雨量有可能会造成城市内涝,这种现象在后面一段时间可能还会出现。

  记者:梅雨期我们应该注意防范哪些气象灾害?

  周兵:梅雨期对于城市来讲,主要是容易造成城市内涝。梅雨具有多次出现强降水过程的特点。在山区,可能一次强降水过程对表层的结构、泥石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山体表层可能经受不起几次强降水的反复洗礼,所以山区应防范山洪、泥石流等。长江中下游一带还要应对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几次洪峰造成的影响。总之我们在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要有科学应对。

  记者:梅雨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应该如何防御?

  周兵:梅雨期降水可能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排水不畅给居民带来很大不便。另外,山区的暴雨会引发泥石流等。

  7月2日,武汉城区遭遇强降雨导致部分路段积水严重,车辆被淹。

  从长远角度来说,我们一定要做好科普。比如说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同时还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城市的电线,如果电线泡在水里,因为水可以导电,这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伤害。

  另一方面,在雨季旅游的时候,去景点之前要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尤其是预警信号。千万不能有冒险侥幸的心理,如果不关注天气预报强行在雨天去山区景点游玩甚至去未知山区探险,就很容易遭遇暴雨、滑坡甚至是泥石流,给自身带来伤害和损失。

  记者:目前厄尔尼诺已结束了,拉尼娜来了吗?监测情况是怎样的?

  周兵:厄尔尼诺5月份结束了,拉尼娜目前还没有来。1998年厄尔尼诺5月份结束,6月份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就迅速转为低于常年0.5℃的拉尼娜冷水现象,也就是暖水向冷水状态转换非常迅速。1983年厄尔尼诺向拉尼娜转换比较缓慢,厄尔尼诺5月份结束,到秋季才转换为低于常年0.5℃的拉尼娜冷水状态。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三个星期监测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低0.4℃,未来转换为拉尼娜状态的可能性非常大。

  记者:刚刚过去了一个最强首台,今年台风感觉不是很多,但强度这么强。七月份还会生成台风吗?会有更强的台风来登陆我国吗?

  周兵:人们期待台风“尼伯特”能把梅雨带走,但我们的分析认为,台风“尼伯特”出现在7月上旬,带不走梅雨。事实上台风“尼伯特”只是梅雨季的一次扰动,增加了长江下游的雨量。

  据统计,7月平均会有3.7个台风生成。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已经有一个台风生成登陆。除了1998年7月只有1个台风生成,其它年份台风生成都超过1个。今年7月份的台风也不会偏多,但台风强度目前还不好说。超强台风“尼伯特”作为7月份生成的初台,对7月份台风的特点反映是比较明显的。7~10月,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比较活跃的时间段,如果叠加上可能出现的拉尼娜,秋季台风可能偏多,这是需要我们防范和关注的。

  台风“尼伯特”带来强降水,导致永泰城关河水暴涨,水面接近桥面。

  记者:一般入伏就会进入伏旱,入伏后梅雨会走吗?

  周兵:通常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伏季出现高温天气是正常现象,部分地区还要关注是否会出现伏旱天气,尽管今年涝重于旱,但由于这种现象是阶段性的,因此仍值得关注。

  至于梅雨什么时候结束,据目前的预测,到7月20日之前还有两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那么,七月中旬出梅几乎不太可能,中旬之后我们还要继续滚动监测预报,请大家关注。

  (责任编辑:苏玉君)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